仡佬族酿酒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仡佬族酿酒技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流传于贵州省仁怀市一带的民族古老传统酿造技艺。
它以当地红缨子糯高粱为主要原料,采集山中多味草本植物和小麦配比制曲,利用当地特有的赤水河水、独特的气候等,对酿酒微生物的产生、精化、增减发生作用,酿成酱香浓郁的白酒。
仡佬族酿酒技艺工艺复杂精细,古老久远,有极高的技艺水平和民族特色,现茅坝镇安良村等仡佬族村寨传承较为完善。
2019年,仡佬族酿酒技艺被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列入贵州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名录。雄正酒业创始人张再彬先生为贵州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仡佬族酿酒技艺传承人。
2021年,雄正酒业旗下品牌“雄正酱香酒”被贵州省商务厅评为“贵州老字号”。
仡佬族酿酒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再彬,祖籍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岩滩村十组69号,是贵州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仡佬族酿酒技艺非遗传承人、贵州省仡佬学会副会长、雄正酒业创始人。
张再彬先生生于仡佬族酿酒世家,祖辈世世代代都会酿造酱香酒。1998年,张再彬先生秉承祖业,继承和发扬“张氏老酒坊”并创立雄正酒业。
作为仡佬族酿酒技艺非遗传承人,张再彬先生坚持使用传统工具手工酿造,坚持草本植物制曲、净身祭祀的传承,坚持遵循端午制曲、重阳下沙的酿酒古训。二十余年,秉承一辈子、一件事、一瓶酒的理念,亲自调制了一款高品质酱香酒——雄正酱香酒,还原了酱香酒本来的味道,以此为载体全面推广仡佬族酿酒技艺文化,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